近日,文传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围绕2026年河南省国际中文教育相关项目申报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就《河南省国际中文教育实践活动项目立项申报书》与《河南省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立项申请书》进行了研讨。
为确保申报工作精准对标省级要求,教研室自9月中旬起已开展3轮集中研讨,全体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海外实践经历及科研专长,围绕项目背景、实施基础、方案设计、预期成果等核心板块展开深度交流,针对申报书中的细节漏洞、逻辑衔接、特色亮点等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形成“全员参与、逐项攻坚”的申报氛围。
研讨会上,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主任徐腾云老师作动员讲话。他结合自身赴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尼泊尔等国的中文教学经历,及主持多项国际中文教育课题的经验指出:“两项项目申报既是对教研室专业能力的检验,更是我们立足河南文化优势、助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徐腾云老师强调,实践活动项目要突出“河南特色”,全体老师要以严谨态度打磨申报材料,把团队的优势讲透、项目的价值厘清,全力争取项目成功获批。会上,两项项目核心成员分别汇报申报书撰写进展。“豫”见华夏:国际中文教育文化行项目核心成员于巧燕老师,详细介绍了项目依托的河南文化资源与合作网络,针对申报书中“实施计划”板块的时间节点、分工安排进行说明;河洛文化国际中文教育基地项目组成员杜超老师则结合前期调研数据,补充了课题中的可行性依据。全体教师围绕申报材料中的经费预算、风险应对、成果转化等内容展开热议,提出具体建议,助力申报书进一步完善。
目前,两项项目申报书已结合研讨意见完成多轮修改,即将提交审核。教研室全体教师表示,将持续关注申报进展,若项目成功获批,将以高标准推进实施,切实发挥项目在国际中文教学实践、文化传播与科研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为河南省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贡献“郑商力量”。
(图/文 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