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2025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新生快速了解专业定位、明晰学习路径,9月28日下午,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面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新生开展专业认知专题报告。报告围绕 “专业发展前景、培养体系、实践路径”三大核心维度展开,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共同参与,为新生搭建起认识专业、规划未来的“第一座桥梁”。
报告开篇,专业负责人徐腾云以教育部最新数据为切入点,展现国际中文教育的广阔前景:“截至2025年,全球已有86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2000年的7国到如今的86国,中文正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外语选项。” 负责人进一步解读:中文在国际舞台的价值日益凸显,这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海量岗位机遇,无论是海外教学、文化传播还是国际交流,都需要专业人才支撑。
在“专业学什么、怎么学”环节,徐腾云主任详细解析了培养体系,一名合格的国际中文教师,既要懂语言,也要懂文化,更要会教学。 徐主任以课程模块为脉络,介绍了专业核心课程:语言学类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打牢语言本体基础,文学类的《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丰富文化储备,第二语言教学类的《汉语国际教育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锤炼教学技能,文化才艺类的《中国文化概论》《中华传统才艺》(剪纸、京剧文化等)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此外英语及第二外语课程则强化国际沟通素养。同时,徐主任还推荐了一系列推荐阅读书目,如《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汉字构形学导论》等专业书目,鼓励新生提前接触学术领域,培养研究思维。
实践与升学路径的分享,让新生对未来规划更清晰。报告中展示了往届学长学姐的成长案例:牛子菲考入河南科技大学、郑玉洁录取至燕山大学、沈坤静圆梦上海大学,9名毕业生均进入汉语国际教育或相关专业深造;另有多名学生通过“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赴泰国、柬埔寨等国开展教学。
报告尾声,骨干教师还展示了学院传统文化艺术展中的学生作品,剪纸、书法等才艺成果,让新生直观感受到“中华才艺是跨文化教学的加分项”。现场新生纷纷表示,原本对专业还很模糊,听完报告后不仅清楚了学习方向,更对未来充满期待,接下来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争取成为能“教中文、传文化”的国际教育者。
此次专业认知专题报告,不仅让2025级新生全面了解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价值与魅力,更帮助他们树立了清晰的学习目标,助力他们成长为兼具语言教学能力、文化传播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文/图 徐腾云)